名称:
西汉鎏金带盖铜熏炉
时代:
西汉
质地:
铜
级别:
二级
质量:
519g
具体尺寸:
通高*炉口径*腹径*圈足底径:15.5*10.4*12*7.3;盖直径*高:10.06*3.2
器物介绍
薰炉,因盖上常雕刻成峰峦状,似传闻的海上名山博山,故又称博山炉。因峰与峰之间有许多镂刻小孔,焚香时香烟从孔中喷出,又称香炉。它的用途主要为薰衣,古时由于没有香水、香料,在社交活动中,将衣服薰香,不失礼节。其次古人读书做文章,都必焚香,以除室内异味,提神健脑。还可做供神祀佛之用,朝拜宗庙与神佛时,必焚香薰之,以表示对祖辈或神佛的尊敬、信奉。西汉中期开始铸造薰炉,盛行于东汉至晋代,其造型简单古朴,形式多样,有的通体鎏金,显得富贵华丽。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鎏金铜薰炉是博山炉的一种,2000年出土于平度市灰埠镇界山汉墓。薰炉口直径10.4厘米,底直径7厘米,高15.4厘米。通体表面鎏金,上有镂空的圆弧形盖,以便香烟缭绕,盖面镂雕三组龙纹,炉身为豆形,子母口,弧腹较深,腹部附二铺首衔环,长柄,圈足;柄上部较直,中部鼓出,近圈足处向内弧收。该薰炉制作精美,造型古朴,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