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王舍人碑
东汉
石
一级
1000kg
碑额高60,宽74,厚18;碑身高110,宽78,厚20;龟趺长105,宽87,高38.
隶书,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最成熟的阶段非汉隶莫属;而汉隶的欣赏和临摹,又常常以碑拓为主。入藏于平度市博物馆的东汉王舍人碑,其碑文书写为汉隶中的精品之作,更因其碑座的形制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使用赑屃的碑刻,所以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,是平度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王舍人碑,东汉碑刻。刊立于东汉光和六年 (183)。1982年冬出土于平度县灰卜乡侯家村西山坡。
“王舍人碑”龟趺,长125厘米,宽90厘米,高33厘米。孤背浑圆,四足劲蹬,呈爬伏状。翘首扭尾,神态自溢。龟盖起凸弦线,线条流畅,栩栩如生。实属难得的一件精巧石雕艺术品。惜龟首有残。
碑额为螭首,下部略残,上有阴刻“汉舍人王君之”6个篆字,字高9厘米,宽8厘米。
碑身上段残去一截,现残高110厘米,宽78厘米,厚21厘米。碑文12行,行19字不等。后下另有年号一行,为“光和六年四月己酉立”。碑文清晰完好者为180余字,字径大都4厘米。据推测,原碑每行应为27字,上段每行断去五、六字,下截每行漫灭三、四字,此系指一般行数。如果碑不残的话,全碑应有307字左右。现存186字,尚缺121字左右。碑文字体为典型隶书,布局严整精妙,字体形态方正,瘦劲峭拔,用笔沉稳,属端庄典雅一派,与礼器碑、史晨碑有异曲同工之妙,艺术价值很高,是近些年来我国出土书艺水平高、影响大的重要汉碑之一。